因此,联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它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认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通货膨胀。
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很强大,若非顶层发力,则很难撼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有赖于政府的有效监管和调节。
中国将7%左右的经济增速保持至2020年,应该不成问题,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譬如,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不得不转方式,而要转方式,就必须深化改革,别无他途。所以,尽管国务院先后两度推出非公经济36条,但由于垄断的高额利润诱惑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强大,虽则有一些推进,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关于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详细的经济体制改革设计,估计将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才能做出,就像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所作的一样。要把一切成功的有效的改革经验和做法,及时上升为法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改革、推进改革。
这是基于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即资源环境)、国内国外市场等五个方面发展已不均衡的状态而提出来的。记得在草拟十六大报告提纲时,对于新世纪头20年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加快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起草组内部有不同意见。而且,从1990~1992年间到2004~2006年间 两个时间段,中国、越南、老挝三国营养不良发生率均大幅下降,中国从15%降到10%,越南从28%降到13%,老挝从27%降到19%,印度则仅仅从24%降到2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人类 发展报告》)即使在印度大资产阶级内部,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的程度及其潜藏危机也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深重忧虑。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斥资10亿美元在孟买地价昂贵的阿尔塔芒特 路为自己建造173米高、27层的私宅安蒂拉大厦,成为全球最昂贵私宅。在这种情况下,当宏观经济急转直下时,如果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初级产品 价格下跌,中国国内以人民币计价的这些产品价格也相应趋向下跌,通货膨胀压力趋向减轻。其实,这恰恰暴露了印度的缺陷而并非优点。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保增长和 抑通胀等其他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程度相差悬殊,在保增长时的政策选择空间相应差距甚大,进而将导致热门新兴市场之间经济发展形势分化,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差异就是如此。因为那些 国际调查机构调查的工资增长情况仅限于现代产业部门就业者,甚至仅限于西方化跨国公司就业者,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在印度劳动者中都只占很小一部分,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制造业大 国不可同日而语。
并针对印度贫富差距表示:印度现在需要有人来分配部分财富,并寻找方法来减轻他人困境。独立以来印度贸易赤字和经常项目收支赤字持续了数十年。10年过去了,印度该项比例依旧居高不下,各地公立小学平均每天有24.5%的 教师旷工。2006年,论出生时预期寿命,世界平均水平为68.2岁,中国为72岁,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斯里兰卡分别为70.8岁、70.2岁、71.4岁、68.2岁、75岁,而印度只有64.5岁。
中国存在持续的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资本流入也以波动性较低的实体经济部门直接投资为主。在整个教育情况糟糕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现代产业部门从业者工资高增长,并不表明印度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而是表明印度适合现代产业部门需求的合格劳动力太少,以至 于其薪酬增长大大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既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收入分配格局改善。而且,印度 政府的教育支出中浪费极端严重,表现之一就是该国教师的普遍旷工之风。正因为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在号称印度大放光芒的21世纪初,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增反减,由1997~1998年度的174公斤减少到2003~2004年度的151公斤,为二战以来最低水平。
正是基于上述机制,卢比汇率在大量资本流入支撑下走强数年,2011年急转直下,兑 美元汇率经历了大幅贬值。1990年代,印度教师缺勤率高达48%。
印度、越南、中国等热门新兴市场相继降息,最突出的巴西自2011年罗塞夫政府就任以来,至今已经连续7次降低基准利率。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连续多年是印度的三倍左右,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亿万富豪人数直到 2009年才超过印度,2009年亿万富豪群体资产总值仍少于印度,中国首富资产更只有印度首富的1/5。
有些人更声称这表明印度个人收入增长强劲,有助于巩固印度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的根基。仅此一点,足见印度收入分配失衡何其严重。知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Aon Hewitt)2012年2月21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印度本年度工资预计将上涨12%,连续10年位居亚洲国家之首。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进一步损害了印度所谓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的成色和后劲。印度龟终将超越中国兔……前两年有的西方大国官方报 告甚至已将印度列为世界第三超级大国。2011年5月21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印度老牌民族资本 龙头企业塔塔集团董事长、同样居住孟买的拉坦?塔塔(Ratan Tata)专访,塔塔批评穆克什?安巴尼此举:我不懂为何有人这么做,革命就是这样造成的。
较为年轻的人口结构更将令印度如虎添翼,加快超越日益面临人口红利枯竭压力的中国。有鉴于此,我们更不能对印度基础教育成果改善给予过高期望。
( 世界银行数据库,转引自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9》)许多人把这么个结果称为印度人口红利,是十足的误读。其实,中国经济并不像有人所说的那么依赖出口拉动。
2006年 ,印度人口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比世界平均水平(14%)高近一半。(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摘要—2012》)同时,正是由于制造业和出口太弱,才使得印度不仅宏观经济稳定性较差,而且在面临危机冲击而意欲保增长时备受掣肘。
此时央行若选择放松货币政策,无需过多担心输入型通胀压力大规模卷土重来。印度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之一,也是中国许多投资者跃跃欲试的地方。这篇文章声称印度政府教育支出已占GDP的6%以上,但基础教育极端落后而少数精英高等教育发达,只能进一步固化这个社会的两极分化和阶层鸿沟。2000~2011年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年达到两位数,在2001、2009、2011年甚至是负数。
婴儿死亡率57.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9.5‰。更糟糕的是,为了避免陷入灾难深重的国际收支危机 ,进而引爆全面的货币金融危机,印度不得不选择维持高利率、高准备率,甚至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以吸引组合投资流入,而顾不得此举将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何等惨重的杀伤力。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明显降温,保增 长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主题。怡安翰威特认为,这说明印度的经济增长势 头强劲,有能力抵挡世界经济下行的逆风。
对如此奢靡炫富作风,连另外一些印度富豪也颇有非议。近年来印度之所以经历了独立以来最长加息周期,仅2010~2011财年就加息13次之多,原因就在于此。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2008年度《人文发展报告》,1995~2005年间印度成人识字率仅61%,刚刚达到低收入国家的 平均水平,尚未达到中国1964年的水平,在金砖四国中比另外三国都低20个百分点以上,比中国低近30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财政教育支出 16116.1亿元,占GDP的3.4%。同时,印度基础教育质量低下,入学率账面数据提高与实际教育成果完 全是两码事。印度则不然,该国央行不得不直面保增长与抑通胀之间的激烈冲突。
反正国 际收支危机迫在眉睫,实体经济部门危机则通常没那么火烧眉毛。能住在豪宅的人,应关心身 旁的人,反问自己,是否能做点不一样的事来帮助他人,假如他做不到,那真的很悲哀。
当此之时,重新审视此前10余年流行的关于印度经济发展成就和增长潜力的神话,有助于更深地理解印度经济危机的根源,更准确地评估当下整个新兴市场经济的走势。笔者主张维护中印关系稳定,积极推进中印经贸发展,但正当国际经济形势阴晴不定之际,国内外投资者和外经 贸企业,你们认清了这个市场的真实稳定性和潜力了吗?致力于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而推崇印度者,你们看全了这个国家经济模式的真实业绩和前景了吗? 进入 梅新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印度经济神话 。
199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舆论就开始炒热中印比较话题,声称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驱动而不是外需拉动,由于印度服务业比重较大的经济结构优于中国制造业比重大的经济结 构,印度可持续发展能力远超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求援将被迫接受更苛刻的紧缩条件,而引起国内民众更大的不满,同时也会进一步削弱西班牙经济。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